听障网 专注于听障儿童的非盈利公益网站
TOP

专访孟威威—幼儿园中游戏的运用

时间:2017-03-13 02:58:48 浏览:1311次 来源: 人工耳蜗网 作者:网站编辑

 

  • 游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可,那么,在正常幼教领域中游戏是如何运用的?有哪些实用的方法、技巧值得我们借鉴?普通儿童与听障儿童教育领域中游戏的运用有哪些不同?聋康网特别采访了北京艾德沃国际幼儿园副园长孟威威,相信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编者按

    以下是采访内容:

    一、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均以游戏贯穿其中。

    伟大的教育家包括陶行知也说过“游戏即孩子的生活”,在园所工作及园所幼儿生活中,游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游戏无处不在,游戏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中,每日的活动都是以游戏贯穿下来的。例如:幼儿入园以后会参加晨间活动,晨间活动中除了组织体能训练活动,还会融入游戏,调动幼儿愉悦的活动情绪,激发幼儿乐于入园的情绪。另外,幼儿入园以后的每日活动,各个班级的教师会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均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组织,通过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自然习得知识、本领、能力,避免一些生硬灌输的现象;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环节,幼儿会有等待、散步的时间,我们通常会以小的游戏活动为主,如手指游戏、手指谣、诗歌朗诵、诗歌竞赛等,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贯穿,也能使幼儿自然获得游戏的体验。

    二、幼儿园中,游戏形式多样化开展。

    园所所有游戏内容围绕主题教学内容进行,融入多元智能、故事、儿歌、表演等多种形式。主题系列游戏活动大致分为三类,所有的游戏都能涵盖其中。

    1.角色游戏活动—例如:幼儿在早入园的区域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我们把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游戏统称为社会性游戏。

    2.互动体验游戏—小组和小组之间、班组和班组之间、集体和分组之间进行的游戏为互动体验游戏,如:托班的集体游戏,中班、大班的竞赛游戏等内容。

    3.静态、动态游戏—静态游戏包括手指谣、歌谣、桌面上操作性质的游戏等;动态游戏指幼儿全身心和老师一起互动的各类游戏。

    三、游戏设计、实施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

    1.以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设计游戏。如果游戏难度过大,对幼儿来说难以达到目标;如果游戏设计难度过于简单,幼儿的身心、能力得不到调动,能力也难以得到发挥和培养。

    2.游戏名称的设置。游戏名称能让幼儿感知、识记游戏,知道玩的是什么。

    3.游戏目标的设置。在设计游戏之前一般考虑三个方面的目标:幼儿能学到什么知识、幼儿能力得到什么样的发挥、幼儿情感方面的培养(如成就感、自信心)。个人认为,第三点目标应该位于所有目标之上,因为游戏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目标最重要,不可缺少。

    4.游戏准备材料要丰富。游戏有可预期的游戏和不可预期的游戏。预期游戏的准备材料一定要丰富,户外游戏要准备好体能玩具材料,室内也要准备丰富的辅助材料,不仅让幼儿知道游戏怎么玩,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了解、感知、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领。不可预期的游戏内容,一般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游戏互动需要灵活设置,教师需要进行灵活把控,能够做到随机把握游戏的延伸、创新等环节的设置。

    5.实施者对于整个游戏流程的把握。

    (1)游戏的导入要自然,通过自然话题等方式整合幼儿的前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再慢慢转移到游戏中来;

    (2)实施过程遵守3个要求:层次清晰、衔接过渡有序、活动流程顺畅;

    (3)结束部分要总结、评价、反馈,提出幼儿能够完成的新目标。

    6.对游戏延伸的把握。老师需要考虑下次游戏可以怎么玩,如何更好地把握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更好地补差计划。所谓补差计划,游戏有时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体验需求,不同幼儿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得以提升,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与游戏活动相关的材料,进行延伸。

    7.对整个游戏进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预设文案与实施文案的对比、通过幼儿的表现情况分析游戏的设计是否合适、活动目标实施情况如何等等。

    四、游戏设计、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游戏预设经验不足。比如举行一次室外活动,有经验的老师会预先对室外环境进行把控,包括安全隐患的排查(如石子、障碍物)。有时,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情绪特别高涨,当教师指挥集合的时候,很有可能造成幼儿磕到、碰撞等现象。我们需要提前对游戏环境进行把控,提前交待游戏规则,同时也需要与配班老师、保育老师交待清楚,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交待规则时,面对以模仿为主的小龄幼儿,配班老师的示范环节非常重要。

    2.游戏过程把握不足。例如“我是小士兵”游戏,游戏本意是侧重体能锻炼,但是老师过多的提问,导致前期导入时间过长,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活动时间过长,幼儿对游戏兴趣逐渐丧失,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体验环节的时间。

    3.衔接过渡把握不足。例如“我是小士兵”游戏,游戏衔接过渡中,老师不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幼儿队伍的整合。有的老师用平淡的语言号召幼儿排队,“孩子们过来排队”,这种方式不适合应对幼儿情绪高涨的情形;有的老师会说“孩子们过来,老师这里有糖”,这种方式会误导幼儿,幼儿会形成“有奖励就会遵守规则”的习惯。如果站在小士兵角色角度来说“小士兵,我们要整队了”效果就会好一些。

    4.游戏层次的把握不足。有的老师对游戏层次不能较好把握,刚开始游戏过难,之后越来越简单,这不符合游戏设计的原则。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游戏,来提升幼儿的更高能力和水平。例如体能游戏,设置不同的障碍物,设计成走、跨迈、跳等不同形式。

    5.合适的游戏资源感觉匮乏。有的老师在选择游戏活动时会觉得没有合适于教学的游戏资源,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解决:(1)观摩不同老师的游戏教学活动,通过观察笔记深入思考:别的老师这样组织游戏,我可以怎么组织游戏,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2)借鉴网络丰富的资源,如ppt、视频、文字方案。(3)不断学习、记录,观察幼儿日常生活表现,善于发现幼儿之间探讨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等,会涌现更多游戏的灵感。

    五、幼教领域与听障领域游戏运用的不同感受。

    1.听障领域游戏相比会简单化,难以完全按照正常儿童年龄特点来把控。

    2.听障领域游戏的补差教学更加重要,需要比正常儿童更用心地准备游戏材料。我会根据听障儿童个体需要采取分散教学法,把听障儿童按组划分,为他们准备不同的游戏材料。

    3.提问方式不同。普通儿童集体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问调动其积极性,听障儿童游戏适合分组、个体提问,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及要求。

    4.游戏时间把控难度大。普通儿童游戏按时间点为结点来把控即可,听障儿童游戏需要不断调整,多次打破预设的文案标准,当发现儿童有更多需求的时候需要灵活改动,这对老师要求更高。

     

1.本站为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仅为广大听障人群提供更多信息,本站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网大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 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bj@tingzhangwan.com 如属实本站会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 【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访刘莎教授:做好“初级耳科保..
下一篇:多元智能连连看
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