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网 专注于听障儿童的非盈利公益网站
TOP

案例分享:《击鼓传花》

时间:2017-02-06 10:09:58 浏览:2101次 来源: 聋康网 作者:顾玉珊

文|馨声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李琴 袁新芬

设计意图

传统游戏曾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行。如:只要简单的一根树枝,就能使“跳房子”游戏开展起来;再如:寒冷的冬天,大家靠墙而立,就能玩“挤油渣”的游戏。甚多的传统游戏一般都不受场地或时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传统游戏《击鼓传花》,大家想起来一定倍感亲切!此类传统游戏通常被正常幼儿园老师们采用,对正在进行听力言语康复的听损儿童同样有推广价值。

围绕《击鼓传花》的传统游戏,只要康复老师坚持遵循听觉口语法的十大原则,合理展开“听觉、语言、说话、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多重的教学目标,在进行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依据孩子的听能程度,语言能力,恰当使用各领域技巧,也能让听损儿童融入传统游戏的简单易学又快乐的游戏中来。
  
幼儿情况:

适宜的生理年龄:4—6岁
适宜的听觉程度:3—5项
适宜的游戏人数:6—7人

课程目标:

听能目标:【稳定】听觉能力的练习,完成2-3项半开放式指令。
【发展】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分辨声音的强弱、高低、节奏快慢及儿童熟悉的乐曲。
说话目标:【稳定】声母:ch
【发展】 三拼音节,传 (chuan)
语言目标:【稳定】提问: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击鼓传花》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发展】一…… 就…… :鼓声一停,花就不能往下传。你一拿到花,就要表演节目。
认知目标:【稳定】明白《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发展】主动提出分配角色,组织游戏和建议。
沟通目标:【稳定】学会评价,传花行为的正确与否。
【参与】游戏时,懂得表达紧张、快乐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

1.场景选择:场地稍大的综合活动室;孩子每人一把椅子。
2、游戏玩具:两块较硬的木质积木,敲击频率在500Hz;不锈钢质的一杯一勺,敲击频率在2000Hz;手击铃鼓,大小各一,敲击频率在5000Hz。
此类声音玩具可以在听声音拍手的环节中使用,或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替换鼓的功能。
3.课程预教:孩子能表演的节目;玩其他游戏的经验;开启话题的能力;听录音儿歌《铃儿响叮当》的经验。

教学过程:

1.场景准备,听能目标的练习。

在安静环境中,老师播放幼儿熟悉的录音儿歌《铃儿响叮当》,音量可以稍大一些,让孩子的注意力能从原有的互动中,转移到现有的场景中,集中孩子对新游戏前的听注意力,进行师生问候互动。

在有效听能管理之下,进行听声音拍手的游戏。老师轮换准备好的发声玩具,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引导孩子拍手表示听到的节奏。通过听分辨、听辨识,用正确的拍手方式表现节奏的停顿、快慢,以及对熟悉的儿歌《铃儿响叮当》的听理解。不同的节奏分辨练习,为接下来的《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击鼓者奠定基础。

利用听觉指令的方式进行游戏,引导孩子听懂之后完成:把椅子围成一个圆形,站起来、转身,把椅子搬起来、排队,一个跟一个,摆成圆形。

设计解析:
在组织听损儿童进行传统游戏之前,一定要遵循听觉口语法特色之一,即:有效的听能管理。孩子听能辅具的工作正常,是开始游戏活动必要的保证。由此,提供安静环境、即时检查耳机使用,以及听游戏指令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互动游戏中。

2.主动提问,稳定语言目标。

老师先输入,输入的内容是即将要引导孩子主动提问的场景,为孩子提出问题奠定基础。如:今天我们上课学习的时候,椅子摆的位置和以前不一样,是围成一个圆形,大家可以面对面地说话。小朋友知道我们接下来会干什么吗?难道要和我们玩游戏吗?老师引导:如果你很想知道,那你就问我。想想可以怎么问?小朋友要问得不一样,我会回答你的问题。

围绕“座位的变化”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孩子猜测不同的原因,并尝试提出问题。针对孩子的主动提问,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欣赏孩子主动提问的勇气,培养孩子主动开启话题的胆量。

设计解析:
在听觉口语法的原则中,强调“语言输入”为最主要的听觉刺激。只有利用有意义情景进行教学,才能促进孩子自然而然的发展口语。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单单是简短的口语表达,或是能够回应老师的问题,更在于主动开启话题的能力。而学会提问题,则是培建沟通能力中开启话题的首要关口。

3.练习《击鼓传花》名称,稳定说话目标。

交代游戏名称,突出 “传——chuan”的构音练习。例如:老师问:我们要玩什么游戏?请你告诉我!引导孩子完整回答:今天要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老师突出“chuan”的声韵母拼读,用声气结合的方式,重复ch_—u—an——chuan音节练习。

示范“传”的不同方式,反复“chuan”的巩固练习。如:我们开始传;我传给你;你传给她;快点快点传;传了一圈,再传一圈。这次从你开始传。 传到他的时候,花掉了,捡起来,接着传!音乐停了,就不要传了。传到了哪个小朋友的手里?传的时候,我不想传给她,我想留给自己,唱完歌以后接着传。

设计解析:
在听觉口语法中,有意义的情境中多提供听觉刺激,监控自己说话的表现,是清晰孩子口语练习的指导原则之一。老师们可以利用声音不同的特性,给与孩子合适的构音过程,针对孩子说话特点,分析并判断孩子的发音,可选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纠正。如:听觉口语法“用已知带未知”的原则,“狗类学”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在说话练习中。

4、《击鼓传花》的规则,稳定认知目标。

引导孩子注意听懂老师的说明。《击鼓传花》的游戏需要准备一面鼓(可用不同的玩具替代),一朵花(考虑孩子方便拿取的玩具),参加游戏的人要围成一个圆形。敲鼓的人要背对着大家,不能看到小朋友传花。可以随时停下敲鼓。传花的时候,一听到鼓声停,花就不能往下传。如果鼓声不停,花就不能停,要一直传。没有鼓声的时候,花在谁的手里,这个人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表演完了,鞠个躬,回到座位,重新开始。

游戏中稳定句式的理解和表达。一……就……:鼓一敲,花就要传了。 鼓声一停,花就不能往下传。你一拿到花,就要表演节目的。

第一次结束游戏后,对话互动,整理并巩固游戏规则。如:谁敲鼓呀?是怎么敲的?花给谁?从哪边开始传?鼓声没停,花能不能停?花要传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刚才玩的时候,谁表演节目了?

设计解析:
在听觉口语法中,坚持以自然序列来发展孩子的五大领域。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选取互动目标,通过不同的对比、比较、类推等认知技巧帮助孩子理解。如:重复问题;强调关键字(新词汇,)突出目标特性;换句话说活;用较熟悉的同义词;提供选择或描述关键认知等。

5、引导孩子开展游戏,分配角色,评价游戏互动。

轮换老师和小朋友的角色。老师:老师也很想和你们一起玩,谁来当老师?孩子:老师让我来吧!我和你换。老师:我现在是小朋友,我的名字叫XXX。孩子:我现在是小老师,我姓卞。

老师:卞老师,下午好! 孩子:XXX,下午好!

引导小老师组织游戏,说出角色分配的理由。如:“敲鼓的人,我想请XXX来当,因为刚才XXX敲的时候,太慢了。”“XXX,你愿意当敲鼓的人吗?”“敲鼓的人坐到那边,背对着大家。”

引导小老师回忆并评价游戏的过程。如:刚才在传的时候,XXX传得太慢了。鼓声停了,花还在传,不是这样的。鼓声一停,花就不能往下传了。

引导小老师进行话题延伸。如:“花传到你手里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开心吗?”扩展“开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很开心!“等了很久,终于传到自己手里了。紧张吗?”扩展“紧张”:心里怦怦跳;手心里出汗;担心花会掉地上。

设计解析:
在听觉口语法中,最终目的是使听损儿童能够在社会中独立自主,并为自己代言,融合并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模仿成人的角色,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更能激发孩子的沟通欲望。沟通贯穿在任何学习中,就需要渗透如“眼神注视”、“听等待”、“维持话题”、“转换话题”等沟通技巧。我们从一开始在“以听能为优先”发展各领域学习的同时,引导沟通互动,发展自然沟通的能力。

6、延伸活动:邀请邻班同伴共同参与。

让听损儿童自主完成游戏。播放音乐,舒缓孩子的兴奋。让孩子随着音乐开始传花游戏,并作为课堂学习或课间的增强方式。

教学小结:

这是一堂6-7个人的集体游戏活动,在45分钟的活动中,每个环节有稳定目标,是孩子已有的经验;有发展目标,是延续孩子的已有经验。活动中《击鼓传花》的规则,稳定认知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

组织听损儿童的集体游戏活动,通常会成为康复老师们教学的“瓶颈”。虽然各类游戏的趣味性较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听损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问题成了互动的难题。最终以孩子的散乱,不听从游戏规则而草草收场。如果选择“击鼓传花”、“炒黄豆”、“挑花线”等规则简单易懂的传统游戏,坚持遵循听觉口语法原则,不但在游戏中发展孩子听、说、玩的能力,又可以培建听损儿童之间的合作能力。让听损儿童在传统游戏中学习语言,在语言中组织游戏,渗透其他领域的目标,听损儿童会得到自然地康复。


1.本站为非营利性公益网站,仅为广大听障人群提供更多信息,本站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网大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 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bj@tingzhangwan.com 如属实本站会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 【打印繁体】 【投稿】 【关闭】 【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小小厨师
下一篇:孙喜斌教授:老年人的听觉康复
评论